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中國法治實施報告(2025)》發布
2025-06-18 記者 金輝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由中國行為法學會與中南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法治實施報告(2025)》發布會暨“高水平法治建設中法治實施疑難問題”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法治實施報告”(CLER)項目由江必新教授倡議發起并主編。項目旨在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法治建設新階段的中心任務,聚焦法治實施,記錄中國法治發展歷程,為法治中國實踐提供系統的“年度體檢”,為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出謀劃策。

  《中國法治實施報告》副主編王紅霞發布了《中國法治實施報告(2025)》主要成果。她指出,2024年中國法治實施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政策與立法互動共進,法治與改革同向同行。二是聚焦保障國家安全與民生福祉,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三是全面強化制度銜接與機制協同,切實優化法治系統。四是廣泛推行預防法治與糾紛化解,深入強化實施效能。五是數智技術全方位融入法律實施各領域,法治實施方式發生跨越式變革。六是社會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同時,我國法治實施也面臨傳統領域的規則之網越織越密,復雜領域立法修法一再延宕,新興領域制度空白亟待健全,個別制度的“雙刃劍”效應顯現等諸多挑戰。

  《中國法治實施報告》主編江必新闡釋了建設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值得關注的一些重要議題,例如:在綜合應用多種手段尚不足以解決法律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構建科學的、積極的法律解釋規則,在法律實施過程中,解決法律的缺陷、局限、沖突和滯后等問題;在改善營商環境的呼聲日高、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氣氛濃厚的背景下,如何使執法司法既保持嚴格性,又具有溫度和柔性;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和量子技術等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如何確保人機協同、科技賦能,使科技成為得力助手而不是法治實施的對手。

  與會嘉賓表示,人工智能時代法治建設面臨新的矛盾,即技術創新與風險防范、技術適用與信息安全、新技術和司法融合的“熱”與“冷”、新技術下的司法實踐與傳統司法理論、新技術發展與倫理道德、法律穩定性與適應性、法律可操作性與原則性、司法公開與推理黑箱、AI自主決策與人類決策責任等。面對新技術新變化,要發揮技術在工具層面、價值層面的核心作用,推進數字法治實施的“提效”與“向善”的統一。要持續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為法治實施插上科技的翅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