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15000元,提前一年報名僅需9800元”“4000元獲得軟件使用權,專家指導需要12000元”……全國高考分數公布后,志愿填報成為考生和家長們的“頭等大事”。記者走訪發現,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門庭若市,服務費用在一兩千元至數萬元不等。一些機構今年還打出“AI指導報考”“指紋分析選專業”等花樣賣點,利用考生和家長對報考選專業的信息差制造焦慮,大肆宣揚“滑檔”考生案例“敲警鐘”,一步步引導付費,圍獵考生家長的“錢包”。
“4000元軟件想咨詢還得再付費”
“現在高考報名要面對800多個專業,2000多所學校,家長很難自己搞明白?!痹跂|北一家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對一位高三學生的家長說,“我們一年只服務30個考生,滿了就不再增加了?!?/p>
很多機構“漫天要價”。記者走訪發現,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大多設立在高中周邊的自習室和課后輔導機構內,往往集中成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運營。北方某高中附近的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手里每年有30個咨詢名額,今年已經售罄,但是可以買明年的?!霸瓋r15000元,給高二孩子報名9800元,如果孩子高考后才來報名,價格是13000元?!?/p>
機構圈錢手段花樣繁多。在一家網絡平臺上,一家培訓機構宣稱,“只需要五步,加上DeepSeek的智能助理,在家就能精準完成志愿填報?!边€有報考機構推出“皮紋檢測技術”,通過分析考生的十指指紋出具報告,包含智力潛能、藝術和體育天賦、全腦開發測試等多項測評結果。工作人員表示,其原理是通過指紋分析考生各腦葉功能強弱,得出先天潛能,從而得出最適合其報考的學科專業。
不少家長覺得,高考決定人生命運,這個錢必須花。日前,一位高三考生家長王先生和妻子參加了一家高考報考咨詢機構的線下宣講會,花費4000多元購買了一個報考軟件的使用權,幫助孩子選擇學校和專業?!拔冶緛磉€在考慮要不要買軟件,孩子媽媽已經去排隊了?!蓖跸壬f,這個價位只能自己用軟件,如果想跟專業老師一對一咨詢,還得再花很多錢。
也有家長疑惑,志愿填報咨詢到底值多少錢?“高三學生,要花5000元找人填報志愿嗎?”在一些社交平臺,經常有家長發帖咨詢網友?!耙欢ㄒ?,我侄子去年花了8000元找的,報得不錯?!薄安挥谜覚C構,花的都是冤枉錢?!比绱藘蓸O分化的回復充斥評論區。
專業話術“套路”家長付款
隨著新高考模式推廣,選科組合從過去傳統文理分科擴展至12至20種不等,不少家長表示,新的科目選擇和分值計算方法,外加成百上千所學校和專業增加了報考難度,因此希望通過咨詢機構來規避“滑檔”風險。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正是掐準了家長們的焦慮情緒和考生擇校選專業時的迷茫,并渲染和夸大個例考生的報考經歷,引導咨詢者支付高昂費用。
利用“一考定終身”等話術制造焦慮。一位自稱是高校教師的咨詢師告訴記者,自己教的學生中就有因為不喜歡所報專業,大三還退學重回高中參加高考的案例?!皺嗤{查顯示,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有50%的人可能會選錯專業。專業選不好不僅孩子痛苦,家長也痛苦?!薄叭珖?000多所學校、七八百個專業,家長如果不想花這份錢,那就得自己花時間把這些東西都搞清楚?!庇浾卟稍L的一位“高考志愿報考師”說。
宣傳“專業團隊指導”“保錄取不滑檔”。在一家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工作人員介紹說,機構通常會派三位博士專家,為每位付費咨詢的考生“量身定制”專業的報考建議。一些機構工作人員稱,會與家長簽訂“升學規劃服務委托咨詢協議書”,如出現退檔、滑檔情況全額退款。在一家線下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獨家研發”的數據系統,“這個系統會根據考生的分數,按照‘沖、穩、?!愔驹柑峁﹫罂紖⒖?,避免滑檔?!?/p>
但業內人士指出,有的所謂“規劃師”僅僅經過幾天培訓就上崗,連大學專業分類都不清楚,卻動輒收取上萬元的咨詢費。為了保錄取,這些機構往往會求穩,讓考生填報分數線較低的學校和專業,本科滑檔還可以用??平犹?。
合同隱藏“霸王條款”導致維權難。有網友現身說法,表示自己交了4000多元,發現沒有什么服務之后要求退款,但是機構表示,交款的時候在電腦上進行過學業規劃的測試,要扣掉1000元錢。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報考機構與家長簽訂的合同里,暗藏“文字游戲”,導致退款難、維權難。例如“方案確認后視為服務完成,不予退款”“不能以錄取結果不滿意為由退款”“因考生提供信息有誤導致的錯誤,機構免責”……“這些文字的最終解釋權都在機構,甚至還有機構在合同里寫出現糾紛找仲裁,導致無法訴訟維權?!币晃桓咧薪處煂τ浾哒f。
魚龍混雜需加強規范與監管
近年來,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的數量和市場規模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需求。一位高三班主任告訴記者,班級內超過半數的學生家長會選擇通過AI或咨詢報考機構幫助孩子報考。但受訪專家認為,當前相關市場仍處于“野蠻生長”和“自由擴張”階段,各類報考機構魚龍混雜,考生和家長要提升辨別能力,按需理性選擇。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建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完善相應課程體系,培育壯大師資力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職業生涯課程與實踐相結合,將大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前移,與中小學相銜接,加強職業啟蒙教育。例如在小學階段組織學生參觀實訓基地,在中學階段為學生進行專業和學校的宣傳和普及。
受訪人士建議,提升考生和家長對AI等新技術的認知和技能掌握能力。特別是對相關報考學校和專業的信息篩選、信息識別、信息收集能力,并完善人工智能在報考領域應用的監管制度。例如要求社交平臺在高考有關內容中放大AI生成提醒,建立用戶舉報機制等,對一些在互聯網上刻意制造、渲染焦慮情緒的自媒體賬號加強監管,維護良好的網絡運行環境。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廖圣清建議,進一步規范高考志愿填報咨詢市場建設,對機構進行有效日常監管,規范咨詢收費標準和專業評價體系,對虛假宣傳、天價收費的機構進行處罰,開通家長投訴通道和平臺。讓高考志愿填報回歸滿足考生專業需求的初心,避免其淪為逐利、不負責任的“生意”。
?。ń泤⒄{查線索征集郵箱:138107992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