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體重健康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劉曉光,黨委書記、執行院長梁軍率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儀式,各職能處室負責人共同見證。我國減重代謝外科奠基人張能維教授出任中心主任。
中心成立儀式現場院方供圖
響應國家戰略部署 多學科協作理念引關注
劉曉光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成立體重健康管理中心,既是踐行國家健康戰略的責任擔當,更是實現特色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機遇。中心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與衛健委“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通過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全民管體重、運動成習慣、飲食講科學”的社會風尚。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充分發揮多學科協同作戰核心優勢,打破傳統單科診療局限,整合減重外科、內分泌科、營養科、消化內科、老年醫學、心臟科、心理科、康復科、整形科等學科,為公眾提供全流程、個性化體重管理方案與專業化體重疾病治療手段。此舉標志著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以國家隊標準踐行健康使命,打造中國肥胖防控新標桿的堅定決心。
劉曉光致辭 院方供圖
同時,醫院將積極貫徹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依托2.42億客戶群體,為大眾提供全周期體重管理服務。中心由“中國減重代謝手術奠基人”張能維教授領銜,匯聚知名專家團隊,憑借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國際標準的技術設備、智慧化診療環境及多學科融合平臺,以“技術突破”引領行業前沿,以“完善標準”指導學科發展。
肥胖相關疾病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 專業干預迫在眉睫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肥胖率超過50%,6歲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肥胖相關代謝疾?。ㄈ缣悄虿?、高血壓、冠心病等)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張能維指出,肥胖,遠非體態問題,它是潛伏的健康“殺手”,是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呼吸暫停綜合征乃至多種惡性腫瘤的溫床,不僅嚴重損害個體健康與壽命,也給無數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張能維介紹健康管理中心的優勢 院方供圖
張能維在致辭中表示,部分患者的減肥方式很不科學,因為存在個體差異性,建議患者一旦發現有肥胖和相關疾病問題應第一時間求助于醫生,進行綜合評估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他介紹,健康管理中心擁有全周期階梯式干預體系,對于不同程度肥胖且無嚴重合并癥的患者,優先由多學科團隊開展生活方式干預,營養科制定個性化膳食方案,運動康復科設計中等強度運動計劃,心理科同步進行行為認知干預;針對肥胖合并代謝疾?。ㄈ缣悄虿?、高血壓)或經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顯著的患者,啟動藥物治療聯合行為干預,并通過個案管理師全程跟蹤干預效果;當患者經系統評估符合手術適應證時,會啟動手術干預。
提到北大國際健康管理中心的優勢,張能維認為,中心具有獨特的管理運營流程:一是多學科協作,團隊由內分泌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專業人員組成,能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方案。二是一站式服務,中心整合各項服務功能,患者可完成從咨詢到康復全過程,減少奔波,提高就醫效率。三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線上咨詢、隨訪和健康指導,患者可通過線上與醫生溝通,及時獲取服務,同時通過推送體重管理知識和資訊,增強患者健康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據介紹,張能維教授團隊作為北京地區腹腔鏡減重手術的先行者,已擁有逾20年臨床實踐積累。團隊累計完成減重代謝手術超3000例,術后患者體重管理取得顯著成效。臨床觀察顯示,接受手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數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改善明顯。團隊堅持“毫米級精準吻合”與“代謝功能保護”技術理念,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安全規范的診療服務。
未來展望:以學科融合與技術輻射構建減重診療新生態
未來,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體重健康管理中心將以多學科協作模式為基礎,持續深化微創減重技術的臨床應用,進一步優化從評估、治療到術后管理的全周期服務體系,為更多肥胖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診療方案。
劉曉光介紹,中心將依托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綜合實力,不斷探索肥胖防治的創新模式,推動減重醫學與多學科的深度融合,力爭成為肥胖與代謝疾病診療的標桿平臺,為提升全民體重健康管理水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