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花上千元學做視頻,入賬為0!AI培訓開始收割老年人
2025-07-03 來源:央廣網微信公號

  “使用自研AI工具,點擊‘一鍵生成’,就可將自動生成的短視頻和圖文在自媒體平臺發布,‘1對1陪跑’,沒有年齡限制,月入至少8000元?!比绱溯p松的掙錢方式,你會心動嗎?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行業持續火熱,眾多領域積極借助算法提高效率。然而,部分培訓機構卻打著AI的幌子,將目標對準老年群體,利用其信息不對稱和對新技術的渴望,進行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甚至有機構宣稱學員月入十幾萬,聲稱“無論多大年紀也不影響”。

  在投訴平臺上,許多老年學員紛紛投訴自己報的AI培訓課,問題涉及夸大宣傳、誘導消費、課程效果與承諾不符、退費難等方面。這些投訴背后,是老人們被虛假宣傳吸引,付出高額學費后卻無法實現所謂的“高收益”,甚至陷入困境。

  學費5000,入賬0元 AI“淘金夢”幻滅

  63歲的王昌民曾是河南某旅游公司的老板,退休后他仍關注市場熱點,尤其對AI技術很上心。今年4月,他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某機構的AI課,宣稱花2880元學一個月,就能跟上AI發展大潮,月賺至少8000元。課程還贈送幾款功能強大的自研AI工具,學員使用“一鍵生成”功能,就可以自動生成短視頻和圖文,發表在自媒體平臺獲取高額收益。王昌民覺得既能學AI又能賺錢,便付費報名。

  然而上課后他發現,課程內容多是網上容易檢索到的基礎信息,他覺得“花的2880元實在不值”。更讓他失望的是,宣傳的“1對1陪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27天課程期間,無人主動詢問他的學習情況,結課后多日也沒人聯系他,所謂的指導老師也是有問才答。王昌民詢問接下來月賺8000元的具體步驟和計劃,對方不正面回答,只一味地讓他繼續去社交平臺找素材,發視頻漲粉。但他已按照要求發了數十條視頻,效果并不理想。

  5月底,對課程交付不滿的王昌民向該機構提出退費,指導老師表示走退費申請流程需7至15天。6月9日,他詢問進展,對方稱還在審核中。16日,即對方走申請流程的第18天,他仍未獲有效回應。

  比起王昌民的遭遇,浙江義烏賈玫女士的經歷更為坎坷。52歲的賈女士因無一技之長,近幾年一直靠打臨時工貼補家用。一次,她在網上看到某AI課宣稱能幫助學員穩定賺錢,便抱著提高收入的期望買了課。這門課主要教學員使用AI工具把網絡小說生成漫畫類短視頻,但她認真學習并操作兩個月也沒賺到錢。機構老師稱主要是因為她投入的時間精力不夠,于是她辭去臨時工全職投入,每天花8至10小時學習和實操。然而,她前后繳納培訓費累計達5358元,全職做了約四個月,累計發布200多個視頻,依然沒能入賬一分錢,其間她對接的幾位服務老師也都離開了。

賈玫按照所報AI培訓課程操作4個月,依然零收入

  “家人說我遇上了騙子公司。我當時還是相信老師的,每天堅持做短視頻發布,盯得眼睛都快看不清了?,F在我才意識到上當了,群里的學員也反饋沒掙到錢?!辟Z玫說。

  王昌民和賈玫的遭遇,不過是眾多老年學員陷入AI課陷阱的縮影。近年來,部分存在夸大宣傳、誘導消費等問題的AI課程,誘使不少老年學員高價購課,但最終變現希望渺茫。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輸入關鍵詞“AI課”,有4851條結果,其中涉及老年學員的不在少數,投訴問題涵蓋夸大宣傳、誘導消費、效果與承諾背離、退費難等。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數字化治理中心主任彭嘉昊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一些AI培訓機構的虛假宣傳本質上是披著AI外衣的新型騙術,與以往誘導老年人學風水給人算命或投資保健品的騙局如出一轍,都是利用老年人空虛寂寞、渴望學新知識以及賺錢減輕子女負擔的心理來騙取錢財。廣告法明確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對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性承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有不得對消費者欺詐的條款。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也表示,依據廣告法,無論收益能否實現,只要使用此類宣傳內容,本身就是違法廣告。

  直播變錄播,配套服務“不配套” 培訓機構“收割”完就隱身

  學員們上完AI課后難以變現,這與課程內容本身存在的問題有很大關系。況且,也根本不存在一種課程,能保障學員學完后輕松月入過萬。

  央廣網記者查看受訪學員提供的付費課程內容發現,部分課程教授借助指令詞使用AI生成內容,這實際上與平臺倡導的原創內容方向相悖。還有許多AI培訓課的核心方法論,是從平臺上尋找爆款內容,經AI工具洗稿或者修改剪輯后再發布,企圖憑借偽原創內容賺取平臺補貼或分成。

  這種方式在平臺發展初期可能會有一定效果。然而,隨著平臺技術的不斷進步,此類偽原創內容已經難以獲得高權重推薦,收益機制也已發生變化。眾多學員反映,使用AI創作的圖文發布容易被判定為抄襲,導致賬號被封禁。另有用戶反饋,即便完全修改了原文,也難以獲得流量。

  即使一些用戶僥幸實現變現,往往每日收益也僅幾元或幾十元,與宣傳的“月入過萬”相差甚遠,而那些被用作宣傳的誘人收益案例,則無法驗證其真實性。實際上,許多報名類似課程的學員在網上曬出的入賬記錄顯示,盡管他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收益卻少得可憐。

社交平臺上,許多AI課程學員投入諸多精力實操,但收益寥寥

  另一方面,許多AI培訓課宣傳學后即能月入過萬且無年齡限制,卻未提及老年人可能面臨的學習和操作上的困難,導致不少老年學員在報課后陷入學習困境。

  新疆喀什68歲的王蘭英,被某機構“通過AI生成爆文持續賺取收入”的宣傳吸引,花費999元報了名。然而,聽課時她發現自己的腦力和記憶力難以應對上課內容。課程操作步驟也頗復雜,軟件、鏈接的來回跳轉與登錄對她來說非常吃力?!拔疫@個年紀,學東西必須要手把手一步一步地示范著教才行,不然根本學不會?!彼谕麢C構能手把手地教學服務,但未能如愿。

  王蘭英退休前做醫學檢驗工作,在醫院和疾控中心干了30多年,直到2015年退休。前幾年她還覺得自己的腦子挺清晰,但自今年5月起,她突然覺得記憶力明顯下降。鑒于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學習AI課難度較大,她申請退課,但遭到機構拒絕,服務的老師以課程已結束為由不予退款。對方還聲稱年齡不是問題,他們招收的學員中“85歲的也學得好好的”。

  除了課程本身可能存在水分以及對老年學員進行錯誤誘導外,許多AI培訓課承諾的配套服務也常常不能兌現。河北一位退休企業員工范江購買的AI課程,原本承諾結課后為學員提供一年的服務支持,如今卻已中斷兩個多月,課程班主任和服務老師均已更換,不再回復他的消息。同時,對方提供的軟件也無法繼續使用。范江發了幾十個視頻,未能獲得任何收益,而他支付的學費數額也相當可觀。

  賈玫報名前,機構承諾提供直播課程,實際卻是錄播課。她抱怨錄屏教學效果不佳,課堂上無法與老師互動交流,課后找私教老師也得不到有效解答,與宣傳嚴重不符??傮w來看,這些AI培訓課在宣傳和實際服務方面問題頻出,給老年學員帶來極大的困擾和損失。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老年群體消費能力相對較強,成為眾多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網上針對老年人的AI培訓課,幾乎是‘韭菜味’十足?!睋浣榻B,當前AI培訓課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年輕人的通用型AI培訓課稍加修改,便轉手交付給中老年人,完全未考慮中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和痛點;另一類則是聲稱能教中老年人直接通過AI變現賺錢的課程,這與幾年前針對中青年群體的“割韭菜”課程如出一轍?!斑@些機構利用時間差和信息差,急于割老年人的‘韭菜’,甚至不惜投入費用、砸下廣告,他們也在跟時間賽跑,深知‘割’晚了就‘割’不動了?!?/p>

  機構魚龍混雜,案例真假難辨 風口下監管或存在錯位與滯后

  盡管媒體已多次曝光AI培訓領域的亂象,但時至今日這類問題依舊頻發。從全國各地的投訴情況來看,涉及的機構數量眾多,這也凸顯了在AI培訓領域,針對老年學員的不合規誘導行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以王蘭英、王昌民和賈玫等人的遭遇為例,他們指控投訴的公司各不相同。王蘭英的付款信息顯示,課程提供方為杭州匯成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王昌民的課程報名老師所在公司為“準序科技”,課程顧問所在機構顯示為??趧贊畔⒆稍児ぷ魇?;賈玫付費購課時合同上的公司為北京學睿德毅科技有限公司,課程老師的公司信息則顯示為“學個好課信息”。

  眾多老年人深陷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這類培訓課本身的AI噱頭具有吸引力。老年學員難以分辨真假。另一方面,老年學員也容易被賺錢的美好愿景所吸引。70多歲的范江坦言,報名課程就是想多賺點收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王蘭英也感嘆,機構斷章取義地展示一些掙錢的賬號,自己就像被牽著走一樣,鬼使神差地相信了。往往等到事后,她才會去認真思考宣傳中可能存在失實的部分。

  賈玫受到的誘惑更大。課程老師不僅強調“這是國家鼓勵的項目”,還展示自己和學員在各平臺上的“高額收入”,如某支付平臺收入達100多萬元,某短視頻平臺收入60多萬元,月入少則4至5萬元,多則超10萬元,甚至有保潔阿姨現身說法,稱靠短視頻月入6000多元。在機構老師的反復誘導下,賈玫報名進階班后又報了高階班,還額外花698元買了陪跑服務,期望實現財富自由,卻不知自己正一步步掉進陷阱。

  賈玫還發現,微信群中大多數付費報名的也是老年人。而當她事后因為沒有任何收益醒悟,要求機構老師提供宣傳案例中“有人月入3萬”的證據時,對方卻反問:“你怎么證明這個案例不是真的呢?”

“學個好課信息”前期的案例宣傳誘導和賈玫沒能變現時的說法對比

  “老年群體本就容易受騙,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經濟收入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辨識能力逐漸下降?!迸砑侮恢赋?,亂象頻發也和監管的錯位和滯后有關。相關投訴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他還提到,許多培訓機構可能缺乏相應資質,平臺的監管也存在缺失。只要涉事機構支付“推廣費用”,大數據就能精準地反復推送相關廣告,使缺乏辨識能力的老年人陷入信息繭房。

  朱巍分析認為,這類亂象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一些老年人與社會有一定脫節,難以理解新型騙局,可能也錯估了AI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和時代的風口有關,比如短視頻和AI的風靡也確實讓一些人賺到了錢,產生了示范效應。

  當意識到可能受騙后,老人們常常陷入自責與憤怒,但更多時候是無奈。對于像王蘭英這樣的退休老人來說,近千元學費相當于她一個月的生活費。更令她沮喪的是,她之前也報名過類似的培訓課,但效果都未能達到預期?!拔艺媸且诲e再錯”,她擔心老伴責怪,不敢向身邊人傾訴,只能默默期盼報課機構能退還學費。

  怕家里人擔心,賈玫也不敢告訴他們自己的遭遇。此前,她在工廠做打膠槍的手工活,因為擔心時間長了身體吃不消,才被AI培訓課宣傳的“輕松賺錢”機會吸引。為了支付5000多元的學費,她甚至透支了信用卡,至今仍未還清。

  該如何減少和遏制這類亂象的發生?彭嘉昊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官方媒體應主動曝光新型騙術,提高老年群體的防騙意識;其次,課程本質上也是商品,AI課也應建立退貨退款機制;第三,要重視群眾的線索舉報,及時處理。另外,平臺應利用AI算法對老年受眾推送內容進行分類管理;最后,社會要正視老年人的情感和學習需求。

  朱巍則強調,這類亂象的監管治理不能僅處理涉事賬號,背后的MCN運營機構和公司控制人也應承擔責任,否則即使封禁了賬號,涉事機構容易很快就在新的傳播陣地上繼續進行違規推廣。

  如今,賈玫意識到通過該AI課程變現無望,重新開始尋找工作維持生計,但這個年齡找工作并不容易。她仍在與所報機構溝通,試圖討回公道。然而,在她努力挽回損失的同時,仍有不少老年人受宣傳誤導,懷著輕松賺錢的期望踏入這個充滿陷阱的領域。如何保護老年群體免受欺詐,仍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文中王昌民、王蘭英、范江、賈玫均為化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